在當今形勢下,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,發展成為銀行業永恒的主題,在支行風險分析例會上,支行領導明確指出,銀行作為企業,其根本目的是實現利益最大化,只有通過業務發展才能實現這一目標。但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,在發展的過程中努力做到速度和能力相適應,規模和質量相統一,效益和安全相協調,必須始終注意處理好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之間的關系,讓風險控制為業務發展保駕護航。筆者以為,以下幾個方面應得到重視。
一是要充分認識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相輔相成的關系。銀行經營貨幣、承擔風險并通過管理和控制風險來獲得收益,銀行的發展與風險是時刻并存的。風險無處不在、無時不有, 一旦風險控制出現問題,不但會影響銀行的正常經營,甚至會危及銀行的生存。在銀行發展史上,銀行業頻繁爆發的危機和案件也在不斷證明銀行風險控制的復雜性、重要性。在處理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的關系上,要反對兩種錯誤認識,一種錯誤認識是把風險控制擺在業務發展的對立面,不能正確看待風險,認為風險控制管理阻礙業務發展。另一種錯誤認識是通過少發展業務,甚至否定業務發展來控制風險、逃避風險,造成該發展的業務發展不了,實際上降低了銀行整體的抗風險能力。實際上,風險控制與業務發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,一方面,風險控制是為業務發展服務的,不能因為有風險就去阻礙業務發展,風險控制的前提是為了業務的發展,為了創造利潤。另一方面,業務發展要適合銀行風控的需求,業務發展只能保持適當的規模和速度,使業務發展與風險相匹配。
二是與時俱進,改進風險控制與業務發展的互動關系。眾所周知,當今社會經濟、金融形勢變化非常深刻、全面,對業務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,直接影響了銀行的經營發展環境,為此,我們要及時適應形勢變化,增強風險控制針對性,在業務發展到哪一步,風險控制就要跟進到哪一步,防止脫節。其次,要積極主動適應監管要求,提高風險控制的有效性。監管既是合規經營的外在力量,也是加強風險控制的內在需求。我們只有主動適應監管要求,不斷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和水平,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,才有機會在激烈競爭中獲得更多的業務發展機會。
三是防止出現風險控制與業務發展向背傾向。其一是全員風險管理意識不強,由于不同崗位、部門之間對風險的認識存在差異和矛盾。部分員工認為風險控制與自己無關,沒有形成良好的風險控制氛圍,這樣極大的降低了效率,影響了業務的發展和內部的和諧統一。其二是內部評價制度不完善,有些制度制定得過于原則化,或與實際情況相脫節,以至于在執行過程中缺乏可操作性,此外,有些規章沒有隨著業務的創新和發展及時修訂到位,容易出現控制“盲點”。在業務流程上,許多責任劃分和制約關系依然有脫節和不嚴密現象。其三是內控制度執行不力,內控制度是銀行資金安全的基礎和保障,而內控制度執行力是關鍵,制度執行不到位很容易發生操作風險。其四是內部稽核與監督存在滯后性,我行目前的稽核類型還是以補救為主的事后稽核,同時稽核檢查的周期長,致使一些小的漏洞沒有得到及時的補救,由小變大,最終造成損失。
業務發展是銀行的根本目標,風險控制是實現和保障業務發展的手段,兩者是相輔相成的,統一于銀行的發展目標,只有處理好了上述關系,二者才會協調前進。